創科局推人才入境計劃 有公司擬引入逾10名專才推AI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5/30 15:23

最後更新: 2018/05/30 20:26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記者攝)

政府月初推出「科技人才入境計劃」,「星之子」陳易希稱有意聘請內地及海外專才攻佔大灣區及東南亞市場;有科技公司計劃聘請至少10名海外專才,發展本地人工智能市場。

創科署規定公司每聘用3名非本地人士需聘用3名本地僱員,署方昨指,本地實習生可以兼職形式工作,亦可用本地全職人才代替。


科技公司或機構可於6月底開始申請有關配額,由申請至專才到港最快1個月。數碼港初創公司Bull.B Tech公司創辦人、有「星之子」之稱的本地發明家陳易希表示,有關計劃可使本地人才與海外專才作深度接軌,提升聘請專才的自由度,使本地初創公司衝出香港至大灣區、東南亞市場。以他所創立的公司為例,公司一直研發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手機apps等教育產品,稱有興趣申請配額,以聘請內地及海外專才攻佔大灣區及東南亞市場,因可使產品本地化,得到確實用戶體驗。不過,具體時間表及人手則未有決定。

研發人工智能系統的WildFaces科技公司財務總監林盛綿則拍出,其公司專門研究動攝人臉辨識系統,可有效遠距離識別人臉,減少使用閉路電視及尋找失蹤兒童。他計劃申請引進具相關經驗的海外人才,協助訓練本地專才,建構香港人工智能系統,發展智慧城市。他解釋,本地欠缺具有人工智能經驗專才,但相信市場潛力大,初步打算申請至少10名海外專才。

在計劃下,如公司未有遵守聘請本地僱員規定,公司未用的配額將被暫停,新配額申請亦不會被處理。

創新科技署香港檢測和認證局秘書長李詩昕昨於簡介會上表示,聘請本地實習生存在彈性。她舉例稱,實習生可於暑假工作兩個月,及後再於冬季工作1個月,不用連續工作亦已滿足3個月聘請本地僱員要求。 另外,實習生亦可以全職或兼職形式工作,但如屬兼職,則或需延長3個月工作時間;如未能完成合約期,署方期望公司在短期內聘請另一名實習生。

李詩昕提醒,公司應在配額申請表上清楚明確列明非本地專才的工作職位、主要責任、學歷等,並提供其他同等職位人員薪酬、薪酬調查等文件,證明有關薪酬不低於市場趨勢;並解釋為何有關專才人手不足或較難在香港找到。

政府首年預計輸入1000名海外或內地人才,申請的公司需從事生物科技、人工智能、網絡安全、機械人技術、數據分析、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學等範疇。